在開始鼻飼前,有兩項關鍵準備工作一定不能忽略,它們就像是搭建高樓的地基,直接關系到鼻飼過程是否順利。
三腔雙囊胃管置入后,位置是否正確至關重要。護士一般會用三種方法來確認:一是用注射器連接胃管末端,回抽看是否能抽出胃液;二是向胃管內注入 20 毫升空氣,同時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;三是將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,觀察有無氣泡溢出,若有大量氣泡,很可能胃管誤入氣道。作為患者或家屬,協助確認時一定要仔細,這一步是避免嗆咳和誤吸的前提。
鼻飼時的體位就像給食物鋪了一條順暢的 “滑梯”。最佳體位是半臥位,將床頭抬高 30° - 45° ,如果條件不允許,至少也要抬高 20°。這樣做能利用重力作用,讓食物順利進入胃內,減少反流和嗆咳的風險。鼻飼結束后,不要立刻放平床頭,保持半臥位 30 - 60 分鐘,就像讓食物在胃里 “穩(wěn)穩(wěn)地落個座”,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引起嗆咳。
準備工作就緒,接下來就進入鼻飼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掌握這 5 個技巧,能大大降低嗆咳發(fā)生的概率。
鼻飼的食物溫度要控制在 38℃ - 40℃,和體溫相近最合適。可以用手腕內側試溫,感覺溫熱不燙為宜。溫度過低,會刺激胃部引起不適;溫度過高,則可能燙傷胃黏膜。想象一下,喝太涼或太燙的水都會不舒服,胃也一樣,合適的溫度才能讓它 “愉快地工作”。
鼻飼的食物不能像正常吃飯那樣有大塊的顆粒,要做成均勻細膩的糊狀。常見的選擇有米粉糊、藕粉、蒸蛋羹、肉泥羹等。如果是自己制作食物,記得用攪拌機充分打碎,過篩去掉殘渣。如果是購買成品鼻飼營養(yǎng)液,要注意查看保質期和成分表。太稀的食物容易反流,太稠又可能堵塞胃管,合適的性狀才能保證食物順利輸送。
鼻飼時,速度一定要慢!就像往杯子里倒水,慢慢倒才不會灑出來。每次鼻飼量以 200 - 300 毫升為宜,用注射器推注時,每次推注時間不少于 10 分鐘。千萬不能為了圖快,一次性大量注入,否則胃來不及消化,就容易引起反流和嗆咳。另外,兩次鼻飼之間要間隔 2 - 3 小時,給胃留出消化的時間。
鼻飼過程中,要時刻留意注射器內的食物量,快推注完時,不要繼續(xù)注入空氣。因為空氣進入胃內,會導致胃內壓力升高,增加反流的風險。如果需要分次注入食物,每次更換注射器時,要先將胃管末端反折,防止空氣進入。
鼻飼結束后,要用 30 - 50 毫升溫開水沖洗胃管,就像吃完飯要洗碗一樣,把胃管內殘留的食物沖洗干凈,防止食物殘渣堵塞胃管,同時也能避免細菌滋生。沖洗時,速度同樣要慢,確保每個腔道都沖洗到位。
除了掌握技巧,還有一些注意事項也不容忽視,這些細節(jié)能為鼻飼安全再加一道 “保險”。
鼻飼過程中,要時刻留意患者的反應。如果患者出現嗆咳、呼吸急促、面色發(fā)紫等情況,要立即停止鼻飼,將患者頭偏向一側,防止誤吸,并及時呼叫醫(yī)護人員。
平時要注意固定好胃管,避免打折、扭曲。如果發(fā)現胃管不通暢,千萬不要自行用力沖洗,要及時告知護士,由專業(yè)人員處理。
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,記錄每次鼻飼的時間、量、食物種類以及患者的反應。這些信息能幫助醫(yī)護人員了解患者的營養(yǎng)狀況,及時調整鼻飼方案。
掌握了這些鼻飼飲食技巧,插著三腔雙囊胃管也能吃得安心又健康。當然,如果在鼻飼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或不確定的地方,一定要及時向醫(yī)護人員咨詢。希望大家都能通過科學的鼻飼方法,補充好營養(yǎng),早日康復!
151-8989-6363